HTML 元素显示模式
记录前端的学习过程。
本篇文章是最基础的 HTML 部分。
元素显示模式
HTML 元素一般分为 “块元素” 和 “行内元素”。
块元素
<div> 是最典型的块元素。其余的还有 <h1> ~ <h6>、<p>、<ul>、<ol>、<li> 等。
特性:
- 独占一行
 - 高度、宽度、外边距和内边距都可以控制
 - 宽度默认是容器(父级宽度)的 100%
 - 是一个容器及盒子,里面可以放行内或者块级元素
 
注意:
- 文字类元素内部不能使用块级元素
<p>标签主要用于存放文字,因此<p>里面不能放块级元素,特别是不能放<div>- 同理,
<h1>~<h6>等都是文字类块级标签,里面也不能放其他块级元素 
 
行内元素
 是最典型的行内元素。其余的还有 <a>、<strong>、<b>、<em>、<i>、<del>、<s>、<ins>、<u>等。
有的地方也将行内元素成为内联元素。
特性:
- 相邻行内元素在一行上,一行可以显示多个
 - 宽、高直接设置是无效的
 - 默认宽度就是它本身内容的宽度
 - 行内元素只能容纳文本或其他行内元素。
 
注意:
- 链接里不能再放链接
 - 特殊情况链接 
<a>里面可以放块级元素,但是给<a>转换成块级模式最安全 
示例
下面这段代码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示例。
<body>
    <h1>《前端小课》</h1>
    <h2>
        一本帮你入门与进阶的前端书
        <!-- h2 和 p 都是块级元素,内部可以直接包含其他元素,比如 <hr> -->
        <!-- html 标签之间,默认好像是会有一些间距的。所以这个 <hr> 如果写在 <p> 外层,会有不一样的 ui 效果 -->
        <hr>
    </h2>
    <!--   
        用 div 这个块级元素包一下,可以保证代码占整行 
        不用 div 包裹,那么这个元素的大小就是 code 的大小
    -->
    <div class="code-bg">
        <code>
            const p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p');
            p.onclick = 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    alert('噢,噢,噢,别点我了。'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</code>
    </div>
</body>